搜索

科创周刊:央行、证监会发文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国产新一代女性仿生机器人发布;安徽推出新兴产业“双招双引”2.0版

发布时间:2025-05-12 17:17:56

 
    政 策 速 递    
 
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5月7日,证监会网站公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一是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科技创新债券含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二是发行人可灵活设置债券条款,鼓励发行长期限债券,更好匹配科技创新领域资金使用特点和需求。三是为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提供便利,优化债券发行管理,简化信息披露,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四是将科技创新债券纳入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估。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贴息、担保等支持措施。
 
(来源:人民网)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目标。在前三版基础上,新版《指南》优化了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布局,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新增了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制造模式等标准方向,以及轻工、化工等细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内容。2015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已迭代发布四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472项、国际标准50余项,支持建设135个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加速标准落地、引领产业应用、深化国际合作,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新京报)
 
 
安徽推出新兴产业“双招双引”2.0版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围绕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等七大方向提出33项具体举措,明确将打造一批承载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力争到2030年,打造省级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9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建设3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不少于5个国家级先导区,推动百亿规模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全覆盖。
 
      引育落地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的科创项目,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建设“四链融合”平台,探索“科学家+工程师+产品经理人(企业合伙人)”“科企联合攻关+应用场景首用+接续采购”新模式。
 
       同时,安徽省将新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赋能各市开展重大产业项目、人才团队投资和招引;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定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相关母子基金存续期。支持政府引导基金、AIC基金、CVC基金、链主企业、产业园区运营主体等联动开展优质产业合伙人遴选。
 
(来源:合新闻)
 
 
 
    行 业 头 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我国已形成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新华社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下一步将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供给,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同时,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的研制。
 
(来源:新华社)
 
 
首批证券公司科创债来了 拟发行规模超160亿元
 
       5月8日,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合计拟发行超160亿元科创债。这是支持科创债发行新规发布后,首批证券公司公告发行科创债。
 
       首批证券公司科创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是证券公司提升服务科创效能的有益探索,为科创领域开辟了中长期增量资金,进一步提升了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融资能力。
 
(来源:新华社)
 
 
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落地上海
 
       5月9日,上海机器人企业傅利叶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举行了“具身智能康复港”揭牌仪式。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康复医疗场景的应用标准建设、康复方案共创、科研攻关等展开全面合作,携手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
 
       同时,傅利叶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优势互补,开展联合研发、人才培养与场景共建,加速先进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傅利叶还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技术在康复医疗和产业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多种微表情变化!松延动力发布新一代女性仿生机器人“小诺”
 
       5月11日,松延动力“小顽童”N2机器人首次线下展示了连续七八个原地前空翻,并公布了新一代双足人形机器人E1参数,还同步推出两款机器人的EDU版本,开放二次开发接口。更为亮眼的是,松延动力正式发布新一代女性仿生机器人“小诺”。“小诺”面部表情系统通过32个自由度的超高灵活度设计,能够精准模拟人类面部肌肉运动,实现从微笑、嘟嘴到皱眉等200多种微表情变化,能够实现与人类眼神的自然交流。其另一个创新亮点是高度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机器人的外观特征,包括发型、肤色、体型等物理属性,还可以通过开放底层接口,为机器人植入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随着“小诺”的推出,松延动力正加速向养老陪伴、工业巡检、城市安防等场景拓展。“小诺”的量产工作计划于下半年启动,首批产品将主要面向B端市场。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5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开始
 
       5月9日,2025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始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9日17:30。
 
       本次组织开展申报的项目类型,包括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延续资助)(以下简称“青年项目(A类延续资助)”)、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以下简称“青年项目(A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以下简称“青年项目(B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以下简称“青年项目(C类)”)和面上项目。
 
       其中,重点项目本年度聚焦量子计算、催化科学、合成生物学、通用人工智能的新范式新模型与新算法、量子材料与器件等5个重点支持方向,支持一批青年科学家开展“从0到1”的重大原创研究,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源头支撑。一是按方向选人,按人定项目。本年度拟总遴选不超过20名青年科学家,每位牵头组织1个重点项目。二是分档支持,择优延续资助。项目原则上统一按照100万元/项、40万元/项两个档次给予支持,实施周期一般为3年。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原创导向。鼓励聚焦重点支持方向开展长期研究,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原创性、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来源:安徽省科技厅)
 
合肥市2025年第一批“研发专项贷”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工作开始
 
       5月7日,合肥市科技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第一批“研发专项贷” 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合肥市设立“研发专项贷”金融产品,纳入合肥市“政信贷”金融产品体系。
 
       “研发专项贷”中研发项目包括:正在实施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项目以及获得市科技部门立项批复的“研发专项贷”科技攻关项目。“研发专项贷”试行期间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其他类型的科技型企业也可申报,涵盖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八类科技名单中任意一项认定或评价的企业、处于天使轮、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以及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已投资企业或拟投资的科创企业等。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研发专项贷”贷款给予不超过50%贴息支持。其中,市级(含“研发专项贷”科技攻关项目)、省级、国家级研发项目贴息分别不超过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研发专项贷”产品利率原则上不超过放款当期LPR利率,需要引入担保的,担保费原则上不高于0.5%/年。
 
(来源:合肥市科技局)
 
 
    投 融 资    
 
 
       3D视觉感知移动机器人企业获数亿元C+轮融资5月7日,蓝芯科技正式宣布完成由鲲鹏基金领投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亿元。本轮融资将重点投向3D视觉传感器深化研发、人形机器人AI技术攻关、全球化供应链及服务体系升级。
 
       蓝芯科技成立于2016年,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复旦、浙大及知名机器人企业,研发产品涵盖3D视觉传感器、移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化软件系统等。蓝芯科技坚持从底层传感器到系统算法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伴随业务拓展,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19-2024年公司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超80%。此轮融资也将确保技术代际的优势,并打造更敏捷的机器人供应链网络。公司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推动3D视觉感知移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以及医疗、家庭、养老、办公等领域的拓展应用。
 
(来源:高工移动机器人)
 
比亚迪具身智能领域最大单笔投资落地  超亿元瞄准帕西尼触觉感知技术
 
       近日,触觉感知与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帕西尼感知科技(PaXini Tech)获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超亿元战略投资。据悉,这是比亚迪本年度抛出的首笔重磅股权投资,也是截至目前,其在具身智能领域完成的最大单笔投资。
 
       帕西尼感知科技(PaXini Tech)成立于2021年6月,是国内极少数可实现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自主可控,且拥有完整多维触觉“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的企业。公司创始成员来自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诞生地——日本早稻田大学菅野机器人实验室,创新研发出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器,赋予机器人类人般的触觉感知能力,同时构建起从硬件封装、数据采集、算法集成到首个VTLA具身智能模型构建的全栈式具身智能技术体系,是该领域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和技术开拓者。据帕西尼透露,其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已批量进入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头部客户企业,成为目前唯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大规模运用的触觉传感器供应商。
 
(来源:36氪)
 
 
傲鲨智能完成B轮融资  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量产提速
 
       国内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傲鲨智能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是傲鲨智能继2024年7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敦鸿资产领投)后的又一次资本加持,截至日前傲鲨智能已累计获投数亿元人民币。本轮由彬复资本领投,老股东国仪资本持续加码跟投。新资金将加速其“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量产,并推动外骨骼硬件及AI技术的深度融合。
 
       目前,傲鲨智能产品已覆盖汽车制造、航空地服、矿山、物流等工业场景,并在德国、美国、东南亚等17个国家建立销售网络。消费级市场方面,公司通过与景区、康养机构合作(如梵净山、武夷山“登山外骨骼”案例),探索户外助力和居家养老新场景。
 
       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表示:今年是傲鲨智能开启消费场景应用元年,即将发布多款消费级个人外骨骼机器人,让外骨骼不再是“钢铁战衣”的科幻想象,而是变为大众消费的“科技潮品”。
 
(来源:36氪)
 
山东未来机器人获数亿元融资  中石油昆仑资本领投
 
       近日,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获中石油昆仑资本数亿元战略领投,万创投行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进一步用于产能扩充及生产优化,巩固公司在深海机器人赛道的优势。
 
       山东未来机器人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深海机器人全链条自主国产化的高科技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深海作业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其产品已覆盖海洋油气、深海采矿、海上风电、海底通讯、海洋科考等核心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山东未来机器人持续突破国际技术封锁,成功研发3500米深海作业机器人,已实现全部核心部件国产化,并出口全球多个国家,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其最新研发的1500米深海铺缆机器人,成为海上风电、跨洋通讯等重大工程的核心装备。此次战略投资,意味着产业资本与高端制造装备企业在深海油气领域的深度协同。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2024, “新”!

下一篇:多家企业“上新”|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3-4月重要事件